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享有“中国桃都、世上桃园”美誉的肥城市,是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的发源地,长期以来,肥矿集团始终秉承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理念,大力探索安全长效机制,着力强化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瑞雪兆丰年,春风传捷报。改革重组后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形成了极致的合力,集团员工的精神得到了重塑,应对时代挑战的动力不断增强,集团扭转亏损为盈利,成效卓著,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培养健康氛围,明确企业之"精”。
企业的生命兴衰即员工的生存之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即员工的价值体现所在,只有让员工明白企业生存之目的、奋斗之目标、发展之信心,才能让员工找准点、摸清位、用足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改革重组后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全面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力求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内在动力,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限放大,形成气候。比如,集团以部门为单位,以工作简报、学习园地为载体,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宣讲先进集体及个人优秀事迹,宏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进而达到了感染全体员工立足本职谋发展、全面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的目的。
(二)强化团队建设,提升队伍之“气”。
创建一个有底气、有朝气、有勇气、有士气、有锐气的员工队伍应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山东肥矿集团通过讲座培训、舆论宣传、文化展示、素质拓展等方式来完善员工思想、磨练员工意志,引导员工向有“气”质的人进发,即拥有素质过硬的底气、蓬勃向上的面对困难的勇气、奋发图强的士气朝气、及不愿服输的锐气。肥矿开展了“创先争优”、“星级部门评比”、“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员工将这“五种气场”发扬光大。
文化引领,培训塑魂,这是肥矿集团的改革理念之一,改革重组后的肥矿没有放松对全体员工心智模式的锻造。去年七月开班试点的陈蛮庄矿学习型团队强化培训班以全新的方式凝聚向心力,有力推动了陈蛮庄矿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去年十月份开办的“学习型组织强化培训班”也为新肥矿、为未来团队建设、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各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活动,不仅仅只局限于技能培训等直接与职业有关的培训方式,像礼仪培训的开展,能够让员工拥有端庄得体的仪容仪表; 审美教育的进行,让员工明白如何达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公益活动的举行,让集团的员工懂得了回馈社会,拥有大爱之心。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都陶冶了集团员工的情操,提升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最终不仅会成就品质高尚的员工,也会成就一个大爱、跨越式发展的企业。通过学习和培训,肥矿集团的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五种“气场”不断加强,时刻显示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热情。
(三)提升企业形象,锻造企业之“神”。
拥有一个好的企业形象,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口碑,肥矿集团的环境雅致,而且为老百姓也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像修缮跑道、更新路灯等为老百姓造福的活动肥矿集团一直在开展。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发展的企业,企业形象不会差,肥矿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回应着社会和人民提出的一次次考验和问答,并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精”是企业的内在氛围,“气”是企业的外在表现,那么企业之"神”则是企业内在与外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品质。这份品质同样要依靠每一位员工去领悟、锻造、升华。如果说一流的企业,源于一流的员工,那么一流的员工,一定是依靠其一流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作风踏实、责任意识强的集中体现,它决定工作标准,展现敬业精神,牵引能力素质,它拥有激发自身潜能和渴望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改革重组以后,肥矿的员工及家属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过去的一年里,广场舞大赛、才艺大舞台、一场场晚会等让人们的生活应接不暇,肥矿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满足,投身到工作中去的精神状态也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工作的向心力不断加强,团队凝聚力也在不断上升,呈现一片大好的前景。
当然,改革重组后,肥矿集团只是经济状况刚刚有了好转,远远没有达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这一点,肥矿自然有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肥矿会首先提高服务意识,要求员工加倍珍惜自己的岗位工作,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矿业消费市场;其次,肥矿集团重视责任意识,培养尽职尽责的员工,以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诚然,效益意识也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肥矿集团会将员工个人的经济效益与企业效益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活力。这三点,只是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应对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部分举措,未来,肥矿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面对未知路上的艰难险阻,肥矿有决心有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瑞雪兆丰年,红梅报新春。这几日的大雪难道不是在为肥矿的改革重组成果欢欣鼓舞着吗?
本网通讯员:周忠卿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