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7年,山东省国资委对兖矿集团进行综合评价,对该集团公司加快改革、转型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党建等各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国资委综合评价组建议组织系列报道,梳理兖矿近年来的经验做法,在省内外媒体发表,推动全省国有企业落实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新闻中心落实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力量精心采写,形成7篇报道。这组报道,既是对近五年来兖矿面对困难和挑战,从困境中突围,积蓄发展后劲的回顾,也是对2017年以来集团公司主要工作成绩的盘点。
兖矿集团作为煤炭、化工、装备制造、金融投资为主导产业的山东省属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我国唯一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在改革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兖矿集团党委用党的十九大为改革攻坚定调谱曲,坚持创新引领,创造性地创建“双融双创”党建模式,做好“党建+”文章,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引导2.9万党员为加快建设有国际化影响力的矿业集团和产融财团注入了强劲动力。
红色课堂激活党员初心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来到东滩煤矿为基层党员上专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带头上好“第一讲”。
不忘初心,因为胸怀梦想。2017年末,兖矿集团确立挺进世界500强、实现资产证券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三大发展目标”,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兖矿人的追梦路上,十九大精神的新思想照亮新时代。兖矿集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部署,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准确领会把握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凝聚企业发展共识,聚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集团党委专门组织召开十九大代表宣讲报告会,兖矿集团两名十九大代表朱加贤、张彦宽,分享参加十九大盛会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理解,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兖矿集团党委还抽调两名党代表、总部机关党群部门负责人和公司党校理论骨干,成立5个巡回宣讲团,奔赴集团省内外各单位,宣讲70余场次,切实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区队、进班组、进社区、进千家万户。
新战略指引新实践。兖矿党委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基本制度,搭建理论宣讲、一日一学、媒体联动、党员微信、在线测试五大学习平台,真正把党员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委班子结合分管工作实际,立足新时代系统思考兖矿集团“走什么路、往哪走、怎么走”,科学谋划集团改革发展的战略规划、方向路径、载体支撑,努力打造结构更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益更高、活力更强的国企新典范,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谋篇布局、规划未来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创新升级、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对标先进学,把学习的课堂搬到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市场竞争的第一线。
基层党建全面明责知责
是不是各级党组织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
是不是各级书记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
是不是每位党员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兖矿集团党委对基层党组织连发“三问”振聋发聩,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向集团各级党组织发出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动员令”。
2016年以来,兖矿集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紧紧抓住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一级一级传导动力,一级一级压实责任,以实际行动交出党建“三问”的满意答卷,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管理体制上,集团党委实行“一内嵌四同步”。以党委研究讨论为前置程序,推动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组织化、具体化、制度化,把党的领导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2016年以来,召开党委常委会34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241项。目前共配备专兼职党务干部1435人。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更加有力,抓基层党建的导向更加鲜明。
在省管企业率先启动内部巡察,创新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构建组织监督、纪检监察、综合评价、内部巡察、职工代表民主评价“五位一体”监督制约机制。先后派出11个巡察组对62家单位开展巡察,查处问题258项,对评价未通过项目的106名责任人追究问责。他们顶住巨大压力,冲破利益藩篱,清理各类中间商6500多家,采购价格同比降低15%,节约资金13亿元。
以党建实绩诠释忠诚
兖矿集团迅速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崇尚实干作风,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建过硬支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为依托,创新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先后在全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报告会、全省改革发展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入选全省首批“厚道鲁商”品牌形象榜。
集团党委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以服务煤制油工程、蓝天工程为重点,充分调动干部、人才、员工队伍等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核心企业聚集。在被称为“一号工程”的百万吨煤制油项目建设中,先后动员、调配61名党员干部赴陕西工作,抽调260名业务骨干补充技术攻关、生产经营一线,保证了项目一期顺利达产。金鸡滩矿党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千人千万吨”安全高效示范矿井,成为陕蒙基地的千万吨级明星矿井。榆林甲醇厂连续五年实现盈利,树立了煤化工企业标杆。陕蒙基地的基层党组织激发出强大的改革发展动能。
济三矿基层党建工作围绕矿井中心工作,不仅出台意见建立机制,更给基层支部书记出点子、教方法,打通了党建工作“最后一纳米”,促进了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
兖矿网记者 周 燕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