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独自登上这座山顶,仰望浩瀚如海的碧空,我的心里常常波涛汹涌,激情澎湃。这座山,仰卧在秦岭与子午岭之间,头枕着千里起伏的黄土高坡,脚蹬着平坦的八百里秦川,左侧有零皋碧水环绕,右侧有印台山拱卫,漆水河在脚下流淌,军台岭在身边蜿蜒,凤凰山如凤凰展翅,金锁关似金龙腾飞,多少美丽的神话在这里诞生,无数神奇的故事在这里流传——这座山就是我脚下的鳌背山。
传说,上古时期,狼烟遍地,天下大乱。鬼怪横行,祸害人间。玉皇大帝大怒,派下天兵天将斩杀恶魔。其中神射手后羿来到此地擒妖捉怪。一头巨鳌自知罪孽深重,拼命逃窜。后羿张开双臂,搭上弓箭,用尽全身力气,奋力向巨鳌射去,巨鳌当场毙命。千百年后,巨鳌化为现在的鳌背山。这里曾经是一片波涛滚滚的汪洋大海,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这里曾经有绿色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各种的动物,草丛里有各种虫子,树林中有各种鸟类。几经沧桑,几经沉浮,这里变成了绵延的丘陵。山虽然不高,依然秀丽;水,虽然不深,依然清澈;植物和动物,和谐地住在一起,互相盼望着能够天长地久。
一条蜿蜒的山路像一条彩色的腰带由西向东延伸。腰带上悬挂着无数的珍珠和宝藏,其中最为璀璨、最为丰富、最为美丽、而且故事最多、内涵最为丰富的就是鳌背山上的一座乌金宝地——王石凹煤矿。
多少次,我曾经在这里徘徊;多少回,我曾经在异地魂牵梦萦;多少次,心里头翻江倒海;多少回,梦里我又和亲人朋友在这里欢聚。
华灯初上时候,月亮从东山升起,给渐渐归于宁静的王石凹煤矿披上了一层银光。鳌背山后的小河恰如一条白色的长裙沿着一条优美的曲线向前延伸,月亮倒映于水中,恰似梦中少女的脸,时而含羞,时而大胆,河岸的垂柳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是在牧歌声中轻轻曼舞,更给这煤海小镇增添了几分朦胧,几分诗意。
这时候,独自走在王石凹煤矿的街道上,路边的杨柳一路相伴。我的思绪像那三月里曾经飘扬的柳絮,时而飞扬,时而飘零,时而热烈而浓郁,时而轻松而随意。不由自主地我就想起了这煤海,这小镇,这里的矿工兄弟,这里的友谊和爱情,这里的沧桑与沉浮……
微风轻轻吹拂,夜色越来越浓。
朋友, 你见过波涛翻滚的蔚蓝色的海洋,你见过泥土芬芳的金黄色的土地,你见过一望无际的碧绿色的草原,但你见过深不见底源源不断的煤海吗?曾经在煤矿里工作过生活过的人们,也许可以略知一二,但你一定没有见过滚滚的煤海波涛翻滚,层层的煤炭春潮汹涌,一列列的煤车连绵不断,一堆堆的煤炭堆积如山,如小山,如大山,如海洋一样滴辽阔,如土地一般地宽广。这煤海,经过了万年的沧桑变化,经过了千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无数寒来暑往,终于将无数宝藏无私地奉献给我们中华儿女,终于将地下的烈火熊熊点燃,将寒冷驱散,将春天迎来。
月亮高高地挂在夜空,是那么皎洁,如一轮玉盘;又是那么多情,似一位仙女;是那么圣洁,圣洁的超凡脱俗;又是那么温馨,温馨的脉脉含情。月光轻轻洒下来,将王石凹煤矿拥抱在怀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显得更加神秘而高大,一盏盏明亮的彩灯在月光里也变得更加柔和。路边的黄刺玫、冬青和丁香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小河的岸边。沿着岸边碎石铺成的蜿蜒小路,轻轻地向前漫步,心情不由自主地就有一种回归于自然的感觉。正如当年朱自清先生曾经说的,我爱热闹,也喜欢宁静;我爱阳光,也喜欢月光;我喜欢工业化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我也喜欢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喜欢花儿鸟儿和虫子,喜欢猫喜欢狗喜欢牛羊马匹和骆驼。每当我站在小河的岸边,看着脚下的流水在月光里波光粼粼,不由自主地心情就变得心旷神怡,刹那间就忘了人生的烦愁、生活的烦恼和各种各样的压力。心仿佛随着这河水轻轻荡漾,忽然就想起来那首草原歌曲来,美丽的夜色多宁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歌声…….
月光下的远山是一幅水墨画的背景,煤矿掩映于树影之中,整个王石凹煤矿闪烁着无数的灯光,仿佛天空中一座座闪耀的星辰,一夜之间都降临到了这平凡的人间,花朦胧,人朦胧,恰似走进江南小巷烟雨中。花香,水流,柳影,煤海,远山,草原,王石凹煤矿在这月色浓浓的夜里,简直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令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据介绍,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西安煤矿设计院承担技术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移交生产,年设计能力120万吨,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 全矿曾经有3574人,机构设置有2个综采队、3个综掘队、2个岩巷队、6个生产辅助单位和11个机关科室。非煤产业设有社管中心和多经公司。全矿固定资产1.002亿元。主要生产5#焦瘦煤,发热量在5000-5600大卡,供省内各电厂等用户。1973年,矿井首次达到设计能力,年产120.1万吨。1979年原煤生产达到133.3万吨,2004年产量达到166.82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先后有6年达到和超过矿井设计能力,有13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1981年,矿井率先在原采煤五区使用高档普采设备,1982年首创全国高档普采工作面最高纪录,年产原煤54.66万吨,1983年再次蝉联全国高档普采冠军,1984年名列全国第三,1985年又以年产原煤51.33万吨的纪录,第三次夺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1983年,经省煤炭工业厅批准,矿井实施深部开发战略,于1996年顺利实现由+735水平向+650水平的战场转移。采面配备MXG-240和375-W两部综采机组回采,煤巷采用ENB-55A、ELB-75A三台综掘机掘进,矿井机械化率达到100%,整体抗灾能力增强。王石凹煤矿发扬"务实、创新、高效、富民"的企业精神,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使企业逐步迈上了高产高效、安全低耗、文明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从1998年开始,一举甩掉了亏损帽子,生产经营七年迈出七大步,到2004年累计生产原煤878.32万吨,实现盈利1.37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是铜川矿务局第一利润大户和骨干矿井。
花开花落,岁月如流,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2015年10月,王石凹煤矿的采煤历史被歪歪扭扭地画上了句号。下岗的下岗,分流的分流,走向外地谋生的到外地谋生,还在煤矿坚守的坚守。
我曾经看见煤矿工人含泪跨上分流的汽车,车下是送行的妻子儿女和孤寡老人。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故事将很快被喧嚣的历史黄沙掩埋。曾经的青春转瞬即逝,曾经的辉煌灰飞烟灭。
我伫立于山巅。这里曾经有一颗千年的古老柏树。她曾经是那么高大,又是那么茂盛。枝干曾经那么挺直,枝叶曾经那么芬芳。多少尘烟,在她脚下泛起又消失,多少风雨洗礼又离去,这颗古柏依然站在鳌背山的山巅,巍然屹立。她似乎什么也不怕,但她最害怕人类没有了人性。最美丽的东西都被他们毁灭,最古老的传统都被他们破坏。在煤矿关闭之前,这棵千年古柏被一场人为的大火吞噬。高洁的灵魂轰然倒塌的同时,预示着王石凹煤矿渐渐走向衰落。
但是,美丽女神永远还在有良知的人们心里。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微风轻轻送来花香,我独自漫步于轻轻摇曳这婆娑芳姿的柳树之下的河边,许许多多的心事仿佛一下子被微风吹散,许许多多的忧愁都被这轻轻荡漾的河水融化,许许多多的梦想都被闪闪烁烁的星光点燃,许许多多的诗情画意都在我心里重新萌芽,不由自主地我就想起一首席慕容的诗来:
与人无争,
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君子兰,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忧郁,
没有人懂得它 的惆怅。
只有我这漂泊的灵魂,
时常在这宁静的月色里,
让清露浸淫,
让白雪覆盖。
纵然无人欣赏,
我却独自珍藏。
浮华热闹的大都市是属于你们的,而我,就喜爱这月色里的煤海:宁静,诗意,淡然,皎洁而且朦胧,多情而且惆怅,在失落中也有希望,在风雪后也有梦想。
情不自禁地我就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那些青春荡漾的岁月,那些晶莹剔透的友谊,那些坚贞不渝的爱情,那些赤诚温暖的亲情,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上映。
作者:陕西黑龙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长军 本站编辑:水做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