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河南能源义煤公司职工技能大赛中,耿村煤矿机电一队职工张智渊在“主通风机司机”技能比赛中夺魁,11月22日,义煤公司正式下发文件,任命19人为义煤公司“首席员工”,而年仅28岁的张智渊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名。
张智渊是个“矿二代”,从小在矿上长大,与煤矿有着割舍不去的深厚感情,初中毕业后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综采维修电工,但他深知,仅有技校文凭要想在煤矿有所做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同年他考入河南科技大学函授班,同步学习机电一体化,为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
2010年,张智渊正式成为耿村煤矿机电一队检修班的一名维修电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其所学、倾尽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把青春热血奉献给自已热爱的这片黑土:师傅干活时,他就在一旁仔细观察检修步骤,认真聆听师傅对故障的分析,回到家中再翻阅专业书籍,同时对比自己的想法,去芜存精,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只要有机会,不管脏活累活,他总是主动请缨,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几年下来,张智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维修电工。
一次,张智渊与同事在对该矿南风井抽风机电机进行例行检修时,发现主扇风机的绝缘值不达标,经过检查后发现,是风机内的接线盒受潮所致,他和大家一起将六百多斤重的接线盒拆开,放置到室外晒太阳,等到潮气退尽,再将接线盒安装好,遇到天气不好时,还得用吹风机将潮气吹散后再装,每次检修至少得四个人,花费上四五个小时,几次检修之后,张智渊琢磨开了:如何才能让接线盒不受潮呢?他与班中的师傅、同事仔细推敲、反复实验,经过一次次失败,他却毫不气馁,又一次次重新来过,最终通过对接线盒内的三个接线柱进行高压绝缘泥封堵,彻底解决了问题。如今,这项检修只需一人就可轻松操作,时间也缩短至半个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能力出众,头脑子灵活,队里考虑到南风井机房人员老龄化严重,就给张智渊压了担子,在南风机机房兼任主通风机司机一职,他欣然接受,并很快就成为合格的司机。
2015年,张智渊对南风井主扇风机风门电源进行了技术改造:南风井有两台风机,每月都要进行倒机,倒机的过程中,如果电源出现故障,风机的风门就无法自动打开或关闭,必须由人工干预,极易发生事故,为改变这一状况,张智渊与班里的技术骨干多方进行实验,最终通过在电机的电源侧加装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当风机电源出现故障,开关上的控制器就会自动连接到另一台电源,保障倒机能够正常运行,这一发明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义煤技术革新二等奖,张智渊也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的新生代技术型矿工的代表。
一系列技术革新让年轻的张智渊声名鹊起,他对自己也是信心满满,可之后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一次四点班,张智渊在井下大巷值班,晚上十点钟,他发现一盏灯黑了,马上就是上下井高峰期了,得赶紧换,他麻溜地架梯子、卸灯罩、换灯管,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大功告成”,然而,送上电后,这盏灯却依然不亮,并且同一条线路上的其他灯也都不会亮,张智渊心里直纳闷:怎么回事?按照检修程序,他对开关、灯管、线路等一一进行了排查,一遍又一遍,却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无奈之下,张智渊给班里的经验丰富的谢师傅打了求救电话,谢师傅到达之后,二话不说,立即对灯管附近的线路进行检查,发现是巷道顶部电缆短路造成的,原来由于井下环境潮湿,电缆老化速度加,表面看起来完好,实际上缆心已被腐蚀,稍微触碰就断,在张智渊拉出灯线换灯具时,带动了与之并排的几根电缆,造成线路短路,........张智渊感觉惭愧:一件小事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是学无止境啊!从那以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待技术精益求精,工作中也更加勤勉,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书籍,研究专业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今年6月,张智渊受命备战义煤公司2017年职工技能大赛的主通风机司机项目,他丝毫不敢懈怠,连续一个月,他每天上午去南风井练习实操,下午到职培中心学习理论知识,晚上回到家中再做习题,妻子特别支持他,每天带孩子、做家务,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全心全意地准备。苦练出真功,沙场显身手。在义煤公司2017年职工技能大赛中的主通风机司机环节中,张智渊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并一举夺魁,随后,他在河南能源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主通风机司机项目中再次夺魁,成为这一技能的双料“状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荣誉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艰辛与付出,张智渊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却更希望能在技术的海洋中徜徉,他说:干我们这行,学得越深,越觉得自己浅薄,我的梦想是成为这个行业的NO.1,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本网通讯员:刘 玲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