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华。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有些人把青春活成了碌碌无为、有些人把青春活成了虚度光阴,有些人把青春活成了安逸享乐,而也有些人把青春燃烧如同烈火,照亮了自己,也照耀着别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通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再现了习总书记奋斗的青春时代,为我们深刻诠释了青春年华应有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
早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经讲过的一段关于青春的经典话语:“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当时听到这段话,虽然感觉讲的很精彩、很富有哲理性,但却没有深入品味他的思想精髓,直到现在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再来回味和咀嚼这段话时,都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才明白总书记的每字每句都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真实生活和经历的所思、所想、所望,也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在讲这一番话时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他是在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诫我们青年一代:奋斗吧,趁青春!
奋斗的青春,就要像习总书记一样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一个本来可以在亲人面前承欢的少年,却放弃留京当工人的名额,极力争取去穷乡僻壤插队,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更何况习总书记当时还是高干子弟。一下子从中国的首都来到四顾茫茫的黄土高坡,面对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心理上确实一下子难以适应。但当时的习近平很快融入乡亲,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不管多累多苦,总是一直拼命干,一步一步地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成了梁家河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 甚至于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总书记却要从“负数”开始,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从来不惜力,从来不“撒尖儿”,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但也正是通过这种磨炼,使得习总书记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
作为我们地勘行业的地质工作者,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和习总书记的知青年代的艰苦环境很相似,野外地质勘探工作都是在最艰苦的偏远地带,甚至是在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和荒漠,基本也都会经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甚至于再加上一个“安全关”,因为很多野外地质工作者都遇到过攀登峭壁、荒漠迷路、缺水和遭遇狼群的情况,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很多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因为经受不住这么艰苦的工作环境而选择了辞职,但是,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地质工作者,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更没有理由做逃兵,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勇闯“五大关”,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人生寄语。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键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抵御住各种风险诱惑和困难考验,就能以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的姿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现在很多青年干部的三观都出现了偏差,把当官看成人生的奋斗目标,甚至于很多人在这个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入了不归路。知青习近平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他的远大理想并不是当多大的官,而是能为老百姓办多大的实事。在插队期间,习总书记一直以“农民”自称,无论是他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他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习总书记敢想敢干,眼界也很开阔,从给农科院研究所写信要种子,到带领村里人打井找水源,从在村里办“铁业社”,再到请技术人员办沼气,习总书记通过一件一件为群众服务的实事,给梁家河带来巨大的变化,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他工作和奋斗的目标。
奋斗吧,趁青春!奋斗吧,趁现在!让我们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地质工作者,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坚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扬肯吃苦、不怕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联系起来,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在纷纷扰扰、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坚定自己的脚步,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投身于地质勘探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地勘梦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
作者: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董晨光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