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长沙5月18日电(峰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洪克非)5月8日本报独家披露了发生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酿成18名矿工惨死、37人在医院接受救治(9人重伤)的重大事故,是源于与吉林桥煤矿相邻的石等下煤矿附近一个非法的废旧金属回收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将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入石等下煤矿废弃矿井内,造成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吉林桥煤矿矿井内,导致井下作业人员中毒。
此后,本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除了非法废旧金属回收冶炼厂私自排放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煤矿废弃矿井内的环保问题外,事发煤矿刚刚进行了安全“体检”,湖南煤监局湘潭分局已责令矿全面停产,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然而,该矿无视监管指令,未经批准违法违规组织生产,且在事故发生后未依法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报告事故,盲目组织自救,也是造成事故扩大、伤亡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
5月7日上午11时左右,湖南株洲市下辖的攸县黄丰桥镇吉林桥煤矿发生井下中毒事故,造成18人死亡,37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这一惨剧的发生与当地的环保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失职密切关联。记者从当地知情人士处获悉,近年来攸县的煤矿经过整顿后,数量从原来的90多家下降到了40多家。吉林桥煤矿属乡镇煤矿,为证照齐全的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万吨/年,低瓦斯矿井。然而,由于湖南煤矿大多属于小煤矿,相互之间跨界开采早已司空见惯,常常导致相邻煤矿之间采空区相通。
与吉林桥煤矿相邻的石等下煤矿2014年关闭后,但井筒未炸毁、设备设施未拆除、电源未切断,存在关闭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据吉林桥煤矿事故现场多位家属说,石等下煤矿一原股东在煤矿附近办了一家化工冶炼厂,股东由当地、江西省、广东省的几个老板组成。他们从各地收来大量废旧电视机、电脑等,通过高温烧掉塑料件提取其中的金、铜等金属。化工厂共有两个锅炉,烧废旧塑料制品、废旧的电子产品等产品的味道,即便戴着口罩也刺鼻难闻。冶炼厂把毒气直接排入相邻的废弃的煤矿,而这废弃的煤矿与出事的吉林桥煤矿井下相通,大量毒气进入导致井下工人窒息。吉林桥煤矿负责地面协调的一工作人员也告知,他当时知道情况后,还带几个工人去断过他们的电,没有想到对方还在是继续烧制并往井下排放毒气,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