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涉及民政领域的新型骗局

2023/7/4 13:26:48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最近,一些地方发现了专门瞄准民政领域的新型骗局,提请低保户、留守人员、残疾人、特困供养对象等擦亮识骗慧眼,谨防上当受骗。

假装热心人,假关心真诈骗。端午节前,一位“热心人”特意走进村坐轮椅的老李家,自称是做“义工”的,寒暄过后,得知老李没有享受低保,便拍着胸脯说:“我有关系,办低保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只要给我600元钱,由我出面请关系人吃餐饭就马上给你办好低保”。可这600元到了这位“热心人”手里后,一直音讯全无。据乡村工作人员调查,老李有3个子女,根据其家庭劳动力和收入状况不符合低保条件,低保系统不通过。

骗术分析:假装热心人,如义工、志愿者等,瞄准需要帮助或需要救助的人,如残疾人、留守老人、低保户等,利用弱者期待关心的心理,编造虚假理由诱骗,假关心真诈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窜作案。

假冒公职人员,招摇撞骗。最近,某村低保户李某英来到民政局“要债”,称民政局一名“周姓副局长”向其借款1千元迟迟未归还,心生疑虑,故来找“周姓副局长”。

据李某英反映,6月,一名30余岁的男子进入其家中,自称是民政局“周姓副局长”,到其家中了解低保情况,并给李某英的身份证、低保证拍照,称端午节会去送过节慰问品。闲聊中,“周姓副局长”了解到低保户李某英马上就到71岁生日时,立刻说到时候叫局长一起给其过71岁生日。期间,“周副局长”称来时乘坐的车子坏在了路上,需要借1000元钱修车,并承诺很快就会归还。出于对民政干部的信任,低保户李某英将钱借出,时至今日,也未见“周副局长”还钱。民政局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借款”过程后,才意识到这无疑是场骗局。

骗术分析: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利用群众对公职人员的信任,有针对性地行骗,挖坑设陷阱。骗子的谎话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通过设计好的套路或陷阱引入套后,骗取他人财物。

假借他人证件,转借贷款。某村低保户陈某,民政局在审核低保时,通过多部门数据核对,发现陈某最近买了一台小车,还欠下8万元车辆抵押贷款,经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后得知陈某根本没有车,家里人都不会开车,也没有贷款,之后,他回忆起其身份证曾被人借用过。

骗术分析:借他人身份证等证件,以他人名义办理购车、车辆抵押贷款等手续,一旦将车卖出后,让他人稀里糊涂成了车贷诈骗“背债人”。

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是国家针对困难群众及低收入家庭进行救助的一项惠民措施,却被不法分子当做“致富”的捷径,“骗子无情无心又无德”,这些骗子或冒用政府、企事业单位机构的名义假冒热心人、国家公职人员或利用领导身份信息,挖坑设陷阱,进行诈骗,危害极大。

一是经济损失。受害人在被骗后遭受经济损失,对个人和家庭财务状况带来影响,使困难人群雪上加霜;

二是精神压力。受害人在被骗后会感到愤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负担;

三是信任危机。诈骗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会破坏社会的信任关系,导致人们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与疑虑;特别是骗子假冒义工、志愿者、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损害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形象,损害民政部门在公众的信任度;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往往给社会造成混乱或诱发冲击道德底线风险。

因此,打击诈骗行为是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教育,以减少受骗风险。

一、知晓政策程序,方能识破骗局。低保是由困难家庭提供相关资料向所在的乡镇(街道)或村(社区)提出申请,或用手机到乡镇、村(社区)扫一扫“资兴掌上民政填报”微信小程序申报;须经基层评议、入户调查、经济状况核对、公示等程序;入户调查时,必须是所在的村(社区)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办理低保时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借钱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和乡镇干部不会单独直接到户为个别人办理低保。如果有人以公职人员名义通过虚构能办理低保,并收取手续费的,无疑是骗子行为,应立即报警。

二、掌握防骗技巧,小心驶得万年船。“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特别提醒老年人、留守人员、残疾人等不要轻易把财物透露给陌生人。如果要使用身份证、银行卡、存折时须多加留意,先要了解对方身份,或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件,不能随便将证件交给他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对不认识的人不轻信、不盲信、不借钱、不转账。基层干部及金融部门要广泛宣传生活中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和典型洗钱案例,提醒村民注意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和银行卡等资金账户,防止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和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指导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软件等方式开展防诈宣传,教大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三、擦亮识骗慧眼,减少受骗风险。骗子阴招能几何? 贪婪轻信祸根多。党政干部如果下乡调查民情,一般都会有本村比较熟悉的村干部一同前往,这是基本的要求和常识,必须引导群众擦亮识骗慧眼。如果全是陌生人突然造访,注意识别来者身份。遇到有人要求出钱时,应多留个心眼,莫轻易将钱拿出来、送出去,提高警惕,捂紧“钱袋子”如发现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让警方在第一时间掌握线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作者单位:湖南资兴市民政局 陈肖俊 谢宝刚 邓佳慧   责编 陈茂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