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陶铸、曾志与毛主席合影情景。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50多年前,我在读书时,就在心中默默地背下这首革命先烈夏明翰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他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集中体现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仰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28年初,夏明翰被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年仅28岁。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牺牲得最早,他于1928年2月28日英勇就义,年仅19岁。他被捕后受到了残酷折磨,敌人割掉他的脚后跟,用铁丝穿他的手心等,他都没有屈服。之后不足一个月,3月20日,28岁的夏明翰被捕并被杀害;他牺牲后两天,3月22日,五弟夏明震英勇牺牲,年仅21岁。他死得最惨,被敌人捅了数十刀!三个月后,夏明翰四妹夏明衡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30年,夏明衡的外甥邬依庄(大姐夏明玮的儿子)也英勇牺牲,年仅18岁。
夏明震(1906年—1928年),字春根,著名烈士,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礼梓乡(今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人,是中国革命先驱夏明翰的弟弟,夏明翰一家五名烈士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1927年,不满16岁的曾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优异的成绩从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从那以后,曾志便走上了一条血雨腥风、曲折坎坷的革命道路。曾志出生在湖南宜章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在小时候1928年上井冈山,担任过红四军后方总医院(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务。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志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曾志在回忆录里说:“孩子是生下来了,却无法抚养。当时我年仅17岁,对喂养孩子一窍不通,缺乏经验。加上战争环境那么艰苦残酷,如何带得了孩子?”
“正在我犯愁的时候,有一天,王佐部队一个石副连长的妻子来看望我。她看孩子可爱,便高兴地说:‘那就送给我吧’。于是她就高高兴兴地把刚出生26天的孩子抱走了。孩子毕竟是母亲的骨肉至亲,她的眼泪扑朔朔的往下淌。这个孩子被石连长夫妇抚养成人,取名石来发。她在怀第二个孩子七个月那时,曾志是骑毛主席的马走下前线的。后来人们把曾志称为最美女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方打探石来发的下落,1951年终于在井冈山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石来发,母子俩24年第一次见面。
曾志希望石来发留在身边,她想安排大儿子去接受教育,然后去做一个工人,毕竟工人的生活远比日晒雨淋的农民好。石来发沉默了半晌,哽咽着说:“我得回去,祖母还在等我,而且我已经娶妻生子,家里不能没有我。”曾志也就同意了儿子的选择人生。
说起石来发他就是夏明震的儿子,夏明翰的侄子,夏家后继有人了,石来发的俩位儿子,大儿子石金龙是井冈山垦殖厂的放映员,二儿子石草龙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做了一名保安,孙子叫蔡军则当了一名货车司机。他亲奶奶曾志曾经是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儿子和孙子是农民,石来发是曾志与夏明震之子,曾春华是曾志与蔡协民之子,陶斯亮是曾志与陶铸之女。这是无愧于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红军的后代,革命者的火种。曾志说过:“杀了夏明震,还有后来人”。
因为战乱,因为革命工作,许多革命前辈的家庭关系都很复杂。
曾志曾经有过三个革命伴侣-夏明震、蔡协民和陶铸,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夏明震、蔡协民先后为革命捐躯。
曾志是我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妻子。
陶铸(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际华,湖南祁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于文革初期遭迫害,后因胆癌病逝于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陶铸平反。在祁阳市陶铸展览馆内有一句名言:“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和曾志生有一女名叫陶斯亮。陶斯亮(1941.04-),女,籍贯湖南省祁阳县(原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女儿),出生于陕西省延安。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职称。
现任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兼女市长分会执行会长,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市长》(中国市长协会会刊)主编。
1998年6月21日,曾志带着内心的安详和对生命的无愧,离开了人世。按照老人家的遗愿,她的骨灰被送回到井冈山,就安放在小井红军烈士墓旁的一颗小树底下。树前有一块不大的石头,上面也只是简单的镌刻着十一个字: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
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与她的儿女子孙们合影。
夏明翰、夏明震故居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余年,是夏明翰、夏明震、夏明衡、夏明烈士的成长地。2005年,中央、省、市、县筹集专项经费对夏明翰故居进行了整体维修。故居内陈列着夏明翰烈士的诗稿等近400件文物,还收集了郭沫若、何叔衡等知名人士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和诗词,展现了夏明翰和夏明震烈士光辉、革命的一生。如今,夏明翰、夏明震故居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红色旅游景区。
本网责任编辑记者: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