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小伙的煤海情结

2020/8/10 11:50:28 人评论 分类:人物专访




    今年40岁的廖高,湖北恩施土家族人,现任一平硐矿106队队长。从事煤矿井下一线工作多年,让年轻的他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差距,也让他收获了井下矿工不一样青春,他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付出,定能得到回报。他用一线工人的坚忍不拔的矿工精神为一平硐矿安全生产、增收节支等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勇救儿童受表彰 


    2015年6月,湖北恩施州清江河畔。廖高还像往常一样去河边游玩,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寻声望去,突然发现河边两个小孩在焦急地呼救,江中有一双小手露在挣扎。 廖高的第一反应是有人落水了,衣服都来不及脱,也没来得及多想就把鞋子一脱、把手机往岸边一扔,就跳入水中,往落水者全力游去,此时的落水者已经筋疲力尽, 廖高游到落水者身边后紧紧抓住即将沉入水中的一只手,然后竭尽全力把落水者往水面拉并奋力将落水者拖到岸边,与随后赶来的几个人对落水者进行了及时抢救.经过10多分钟的抢救,落水者渐渐苏醒过来,得救的小女孩父母激动地对廖高连声说了“感谢”。事后,廖高还获得了湖北恩施州颁发的见义勇为奖,奖金4000元。 
    扎根煤海立志坚 


    廖高的家境在当地也算了中上水平,妻子在政府部门工作,自已当时也在当地国网电力做合同工,加上他勤劳肯干,有很大机会转为正式工。但他对煤炭事业情有独钟,早在2005年,年仅25岁的他就自费到河南郑州市新郑煤校学习采煤专业。在学校,他认真学习采煤工艺和技术管理技术,为今天在煤海一展雄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3月,他带领四十多个同乡不远千里来到一平硐矿,组建了回采106队。在这里,他充分应用煤校所学的先进的采煤工艺,采用七梁七柱支护、实行整体移溜、分段作业采煤,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他们所采的21210工作面,属于2煤层,平均厚度仅1米,在工作面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班平均产量都在五十车以上,月月超额完成原煤生产任务。2018年全队原煤计划20100 吨,实际完成29040吨,完成任务144%;2019年全队原煤计划 33600吨,实际完成36955吨,完成任务110%;连续两年为一平硐矿、乃至金竹山公司原煤生产挑起了重担,成为金竹山公司一支有名的王牌采煤队。 
    廖高带领的106队,开采的是2煤保护层,大大缩短了下覆突出3煤、5煤的治灾周期,从根本防止了煤与瓦斯的突出,既缓解了采掘接替,又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了矿井经济生产和本质安全,增加矿井经济效益近百万元,为实现矿井本质安全、高产、高效做出巨大贡献。 
狠抓现场保安全 
    “你对‘三违’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煤矿生产,安全第一,廖高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一次,廖高在21210工作面跟班时发现,工作面下出口排距达到了1米,而按照作业规程要求,工作面下出口排距为 0.6米,他发现后,一直对待职工很温和的却非常生气,马上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制止,苦口婆心的教育职工慢点、不着急、安全为重。当时,现场没有现成材料,要到100多米外的地方去运送,职工嫌麻烦,耽搁时间,本身上下出口安全管理难度大、支护间隔过大、顶板破碎、容易发生掉矸伤人的情况,他教育职工要认真吸取刚不久同样情况下发生的一起受伤事故,让大家深刻吸取教训。接着,他马上叫采煤司机、班长把溜子停了,带头到100多米外的地方拿了支护材料过来,职工们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开始运送材料,加紧做好无架段的支护,待支护好后才开始继续作业,保证了当班安全生产。他常教育职工:“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有安全搞好了,才能真正攒到钱,才能人财两旺!” 
    廖高同志正在工作中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团结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精神,抓住机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观念和岗位争一流的信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一个学习型、敬业型、安全型的企业员工,为广大员工树立了青春的榜样,为“三个湘煤”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与青春。 


     本网通讯员 谢群欢     编辑   陈茂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