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干啥活都是跑得可快,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樊中阳快人快语,一句话总结的让人连连称好。
“这小伙干活踏实,人也热心,防突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事,他从不抱怨。别看他在我们科年龄最小,但干活很有自己的一套。”同事苟永生如是说。
“彦祥经常带我们,我们刚来的时候,啥都不懂,他经常给我们讲防突知识和现场操作,人非常好。”刚进防突科不久的同事窦家宝与李衍说到。
……
时间过得很快,半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靳彦祥终于忙完了手头工作,着急忙慌地坐到了笔者面前。为了可以快些结束采访,他直奔主题谈起了工作:“要想做好防突工作,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一个钻孔就是一项工程’的理念,抓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动摇。还有就是防突设计,这是关键,它是精准施工的前提与保障。防突设计比较复杂,一个工作面要施工钻孔成千上万个,为保证设计合格,我们要到井下多次查勘现场施工条件,研究施工地点地质与煤层赋存,还需翻阅大量资料,最后才能确定每个钻孔的孔径、孔深、倾角、注浆量等技术参数。并且需要每天将前一天施工的钻孔上图分析,随时对空白区域进行补孔,避免钻机来回搬运增加施工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再就是加强钻孔施工过程管控,从施工现场勘查、钻孔设计、钻孔施工、封孔、注浆、连抽、计量等环节的质量监控,任何一步失误都将造成钻孔质量和抽采效果的大打折扣……”由于防突设计工作量大,为此他患上了严重的腰痛病,同事经常开玩笑说“他有两个‘突出’,一是工作能力突出,还有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靳彦祥并不健谈,但一聊到工作他却滔滔不绝起来。业务由原先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独当一面,这其中的辛酸与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2015年,由于工作需要,他离开了自己工作三年的张沟煤矿,丢掉了自己熟悉的地测防治水工作,来到了新郑煤电公司。虽然当时煤矿形势非常严峻,但他觉得不管将来怎样,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因为他坚信: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015年9月,随着采区延伸和14新采区开发,公司戴上了突出矿井的“帽子”,从低瓦斯矿井升级成了突出矿井,公司急需防突方面人才。都说“隔行如隔山”,别人遇到类似情况估计早跑了,但他不逃避困难,而是主动加入公司防突战队,准备打一场“防突硬仗”。
那时候的他就像魔怔了一样,上班学,下班学,吃饭学,只要睡觉睁开眼就是学学学。除了向同事请教外,他还埋头攻读防突相关专业书籍、规范、规定、图纸,还经常到井下打钻抽放作业地点现场学习,一学就是一整班,从打钻、封孔,到注浆,再到联网抽放,仔细观察作业流程,并牢记于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时间,靳彦祥就将整个防突基本理论和工作流程、标准、规范铭记于心,现场管理能力也大幅提升。
去年12月的一天,靳彦祥到井下14205上底抽巷盯现场,打钻二组正在注浆。“你们这个孔注浆时注浆泵都没有起压,这是典型的定量注浆,注浆量和设计要求明显不符,必须重新注浆……”他指出了问题所在。职工老王撇了撇嘴,不紧不慢地说:“年轻人,差这一点不碍啥,重新注浆太麻烦,还浪费时间,效果也不见得比这好。”看着职工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强压怒火,向职工解释道:“各位师傅啊,干防突打钻孔,你们这种思想可要不得,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施工,这差一点那缺一点,那瓦斯抽采效果该咋实现,工人师傅们的安全又该咋保证,出来挣钱咱们谁也不想有个啥闪失吧?”见靳彦祥说得在理,老王惭愧地低下了头,开始张罗工人师傅们按要求重新进行注浆。
今年3月份,有次防突副总经理现场办公,在14205底抽巷讨论解决钻孔施工、抽放期间出现的问题。当说到有水钻孔咋处理时,大家意见不一。他考虑后说:“有水钻孔注浆堵死,水还是解决不了,会沿着煤岩层裂隙进入另外一个钻孔,连在集流器上,水又全部进入了抽采系统,造成负压不稳定,抽放效果不好。不如把有水钻孔管路拆除对空,既能排水,还能进行瓦斯释放,即便这个钻孔与其他钻孔煤层存在微小裂隙,还能增大抽采流量,对该钻孔区域抽放效果有帮助。不过需要测试工每天对这些有水钻孔进行排查,待孔口无水流出的时候再随时连抽观察。”大家听后觉得有道理,一致同意按他说的做。
采访期间,彦祥几次接到施工队打来的电话,他示意暂时结束采访,需要处理问题,为不过多打扰他工作,笔者抓紧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笑着说:“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现在越学感觉自己懂得越少,唯有学习能让自己心里踏实,干工作有底气。”这就是靳彦祥,一个务实上进的年轻人。一心扑在防突工作上,参加工作8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这句人生格言,在矿山这个大舞台上舞动出属于自己的最美妙的人生轨迹。
本网通讯员 孙元元 郭志刚 编辑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