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汾西矿业曙光煤矿创新工作室,笔者见到了正在调试智能数控除尘器的常有。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一份专注的神情,半蹲在机器前,双手交替,仔细认真的钻研着、测试着。这不过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工作场景,可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个忙碌的师傅竟是拥有100余项科研成果、10项国家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专利已经转换为服务矿山安全生产的合格产品,并多次获得“山西焦煤优秀共产党员”、汾西矿业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他就是被誉为“矿山蓝领专家”,曙光煤矿“煤矿设备创新发明工作室”的带头人常有。
刻苦学习 从退伍军人到行家里手
从小动手能力强的他,只要看到废弃的零件或者设备总想鼓捣一下,拆了装、装了拆,总想把这些东西弄出个花样来。一次队里设备坏了,在他的鼓捣下,也奇迹般地运转起来了,慢慢的他成了队里的“技术担当”,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愿意向他请教。他深知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才能更好地放电。为了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快速捕捉科技信息并及时加以利用。工作之余,工友们都在一起看电视、玩手机,而他却在看图纸、查资料、做实验、记笔记,刻苦地学习业务技术知识。在他办公桌上、卧室里的书橱里都堆放着有关煤矿技术、机电等方面知识的书籍。在他的电脑里,更是存储着大量的电子书籍及数据资料。遇到能用上的技术突发灵感,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睡觉,都会迅速将灵感记录下来,并反复琢磨,不停试验。
他常说一切事情都要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让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一次试验布纤维分离器时,由于准备的旧衣服数量较少,在分离过程中不够使用,他急中生智,就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直接扔进了分离器中,没来得及掏出的手机和东西都成了他创新路上的“牺牲品”,可他却义正言辞地说:只要是能够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减少工友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牺牲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正是凭着这股子认真钻研、无私奉献的韧劲和坚持,他快速成长为队里不可或缺的行家里手。
潜心钻研 变身小改小革小能手
多年来,他与煤矿设备结缘,立足岗位迷上了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瞄准安全、省事、高效这些关键词,围绕现场安全生产难题的解决搞创新,多项小改小革为安全生产解决了很多挡手问题。有一次通风专业技术人员向他请教,运输皮带周围的粉尘怎么样能够降低,减少粉尘对作业人员的人身侵害。他立马跑现场、查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研究,针对运输皮带粉尘问题研发出了运输皮带自动除尘器,从皮带机头搭接处从外往里间隔300米安装一套自动喷雾装置,保证在皮带上运载的煤炭永远处于湿润状态运行,细小的煤、岩颗粒就不会在巷道中间飞扬,有效治理和消灭了粉尘,减少作业人员受煤尘侵害程度,降低得矽肺病等职业病的几率。但是他的发明不仅局限于此,为了整个井下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又潜心研究设计发明了一套智能数控除尘装置。这套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智能自控除尘,而且体积小、便于安装,在源头上实现降尘、除尘,减少了作业人员受煤尘侵害。他亲手完成或参与的小改小革项目78项之多,为我矿创效30万余元。
创不止步成就创新创效达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十九年扎根在矿山,奉献在基层,他的每一个足迹、每一滴汗水、每一份成绩,都真实的记载了他对事业的无怨无悔执着追求。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煤矿工人默默奉献、独具匠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网特约记者 胡小红 编辑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