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再干15个月,在岗一天就得干好一天”。每到月底,老王都会翻翻日历,在原来的计数上减去一个月。这是老王满60岁退休的倒计时。
老王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办公室司机班的驾驶员,工龄39年,已经在驾驶员岗位工作30个年头。在我们这些三十郎当岁的年青人面前,老王是名副其实资格最老的驾驶员。虽说资格老,印象中老王没有摆过老资格,从日常的打扫卫生等杂活、到上千公里的长途出车任务,从车辆维修保养保持车辆良好状态、到遵章守纪安全行车,哪项都没含糊过。老王说:“我这几十年,经手了22辆各种型号车辆,行驶里程加起来足有上百万公里。单与现在这辆‘老伙计’都搭档11年了,共同走过了近50万公里的路程,安全、准时完成了无数次出车任务”。司机班的同志们都知道:能做到上百万公里安全又准时,背后是老王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老伙计”的精心照料与养护,是辛勤付出换来的。
再有15个月就退休的老王,愿望是退休前聘上技师。能被聘为技师,对老王来说不只是多拿些退休工资这样的“经济意义”,还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老王的逻辑很简单:我把这件事看作是组织对自己几十年辛勤工作的肯定;还有就是退休后与同住在基地大院的老伙计们聊天时不“低人一头”。技师编制少,候聘的人多,为这事老王盼了好几年。可今年评聘工作出了新政策,技师评聘向钻机一线倾斜,量化打分,常年坚守在钻机生产一线工作的同志得分高。老王一直在机关工作,根据新政策,他排名稍靠后,没能聘上技师。
愿望没实现,老王多少有些遗憾。可遗憾归遗憾,老王是打心底理解这个新政策的,他说:“我也经常跟机关的同志们到一线钻机上去,咱知道钻机上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地质队上班,不上钻机干干怎么行,要是我再年轻点,我就去一线再干几年,也算不负在地质队干过”。没想到这个“老资格”觉悟还真不低。
翌日,老王接到了去济南出差的任务,老王二话没说,发动车子,拉着办事人员就出发了。这趟差来回一天半、一千余公里,这样的强度,放在我们这些年青人身上也是有点吃不消的,这在老王的职业生涯里也许只是“家常便饭”。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说,就如一台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我们四队这个大集体中或许还有许许多多个“老王”,他们何尝不是一颗颗“螺丝钉”啊,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发挥着自身应有的作用。
这不,老王又接到了新任务,再一次发动汽车出发了……
本网通讯员王建升 编辑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