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有的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事的变迁,在记忆中淡去,有的却会在人生的历程中终身难忘。在我的人生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到井下去实习。
煤矿是一个劳动强度大的高危行业,地质条件复杂,且点多面广战线长。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才十多岁,满脸的童稚,一身陈旧的蓝布衣服、一双学生式的布鞋,显得土里土气,常常惹人逗笑。刚从学校来到矿山,对煤矿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一有空闲,就独自一人到矿区溜达,看井筒、看矿灯、看绞车房、看矿车,遇到熟人,总是天真的问这问那。煤炭是怎么长出来的?煤炭是怎么运出来的?运到地面出来以后做什么用?每当看到从井筒深处走出来露着两个眼睛的“黑人”的时候,我总感到很惊讶,这些是做什么事的人?我会不会也要做这样的事?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吗?心中充满凝惑和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疑惑和憧憬越来越迫切,心里想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到井下去看看。
不久,我们从宝源实习一段时间后,我们8人被分配到了北平硐煤矿,7人被分配到了南平硐煤矿。终于我开始有第一次到井下去实习的机会了,那时候下井很少有人车,只能坐猴子人车,要走一段路,再坐猴子人车下井。也许都是第一次下井吧,刚开始大家既兴奋又好奇,看着身上穿的工作服,头上戴着矿灯,一闪一闪的,你照着我,我照着你,就像要去地心探险一样,觉得无比光荣和自豪,也觉得很好玩。当我们走到井下20多米的时候,发现到处漆黑、阴冷、潮湿,很久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一阵冷风吹来,浑身直打哆嗦,我们寸步不离地跟着领队在巷道里行走,此时大家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只隐约听到喘气声和脚步声,还有轰隆隆的机器声、矿车声。大约走了近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坐猴子人车处,猴子人车一直在缓缓地运行当中,领队跟开猴子人车的司机打了一声招呼,猴子人车就停下来了,领队便叫我们依次坐上去,坐上去后,猴子人车又缓缓的运行了起来。大概坐了十几分钟,我们便来到了井下大巷,大巷很宽,也很平坦、干净,就像是地下的一条公路,旁边有一条水沟,里面的水很清、很凉,一丝凉风吹过,感觉舒服多了,领队告诉我们说:这里就是井下比较舒服的地方,称为大巷,采煤辛苦的地方就是在垱头了,那里是工人掘进、采煤的工作地点。走进垱头,我看到四周都是煤炭,一条用木头支撑的巷道整齐划一,高而又畅通。巷道里,拖煤的“黑人”不断地来往穿梭,垱头的斧头声、风镐声和说话声搅和在一起,回荡在煤巷里,清晰而又动听。站在离垱头不远的地方,我终于看到了煤炭是怎样生长在地下的,也看到了那些“黑人”是如何把这些煤炭一掘一稿挖掘出来,再一掘一稿的运到地面上的,看着他们那么执着、那么辛苦,顿时觉得这些“黑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呀!
接着,我们一路感慨来到边眼子的天眼处,从天眼口往下看,大概有8-9米高的样子,口子不大,太胖的人是非常困难走下去的。领队告诉我们说:这是天眼,只上下人不放煤,要攀着慢慢下。当时我是童心未泯,心想这多像小朋友玩的滑滑板呀!还没等领队交待完注意事项,我抓着天眼的一根麻绳,第一个就从天眼口飞身直下,大家还没反映过来,只见煤灰和我一起咕咚咕咚就下去了,并不停的喊着:“伙计们,快下来呀!”其他人员在领队的指挥下,一个接着一个慢慢的下来了。歇息片刻,领队看到我们一个个黑不溜秋,疲惫不堪,便带着大家一起相互逗笑、开心的回到了地面。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下井实习,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下井。这次下井让我学到了很多矿山知识和矿山述语,也看到了煤矿工人在井下挖煤最真实的场面,也被煤矿工人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染。他为我后天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每当工作遇到困难和不顺心的时候,我总以第一次下井的经历勉励自己,总以井下工人的勤劳、辛苦鞭策自己,促使自己克服困难、提振信心,在本职岗位上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时间已过去20多年了,矿山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一代代矿山人顽强拼搏、艰辛付出的结果,我为煤矿工人的伟大精神而高歌,我为自己是一位煤矿工人而庆幸,更加庆幸的是我曾经也是一个下过井的“名副其实”的煤矿工人。
本网通讯员 谭资源 编辑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