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背景:
在当今煤炭严重过剩的时刻,“取消夜班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能源供应紧张时期,夜班继续生产加紧能源供应是形势所需,但如今,在去产能政策逐步落地实施的关节,取消夜班生产应该说是正当其时。而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夜班生产也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
二、概况:
根据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两班生产完成核定能力的生产任务,已没有任何压力,随着机械化设备不断投入、自动化手段不断完善、智能化装备不断更新,生产任务完成更加容易。
取消采煤夜班,凭借的是大力实施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一提双优”模式,矿井将生产布局由短期安排改为长期安排,构建了“大接续”格局,始终保持一个具备日产千吨能力的主采工作面,将生产接续引入最佳布局、良性循环。实施装备升级,用铲装代替原来的装煤方式,可将0.85米厚的煤层一次性铲装70%以上,大大减少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煤炭资源回收率达97%以上。井下煤仓煤炭储量约为1550余吨,即使夜班不生产,通过井下煤仓分煤运输,也能保证主井始终有煤提,实现了稳产高产和生产良性循环。
三、方案描述:
“三八制”生产由三班生产改为“二八制”两班生产,取消夜班生产。
四、方案论证:
(一)优化劳动组织
采煤工区现有人员175人,16301上下面同时生产,日产量900余吨。其中下面长度102m(68节溜子),上面长度110m(74节溜子),上面上部长度100m(67节溜子)。届时,16301工作面面长总计209节溜子,按照450节/天工作量计算,工区每个小班的生产人数满足不了采场现有产能的需求。在保持现有生产人数的前提下,两班生产的产能大于三班生产,原因如下:
1、安全方面:夜班不生产,减轻了安全生产的压力,夜班为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班次。
2、经济方面:
(1)改为两班生产后,节约岗位工10人。其中,皮带司机1人,溜子司机4人,泵工1人,电工1人,班长3人。采煤工区9人,每人每月工资约6800元,每月节约成本9*6800=61200元;机运二队省岗位工1人,每人按140元/天计算,一个月按照25天计算可以减少3500元开支。合计节约成本开支64700元/月。
16301两班生产节约岗位工一览表
岗位 人数(人) 节约成本(元/月)
皮带司机 1 64700
溜子司机 4
泵工 1
电工 1
班长 3
(2)改为两班生产后,16301工作面配备的2*55KW、2*40KW皮带各一部,1*55KW溜子4部停止运转,节约电费34030元/月。
16301工作面两班生产节省电费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功率 设备数量 节省电费(元/月)
皮带 2*55KW 1 40255
皮带 2*40KW 1
溜子 1*55KW 4
乳化液泵 1*75KW 1
注:按照每班运转4小时计算,每天可省电费1940d*0.83元/d=1160.2元,每月按照25天计算可省电费40255元。
(3)优化劳动组织后,采一工区可节约岗位工10人,假设有5人进面攉煤,每人工作量按6节溜子每班计算,一天可多出煤66吨,一个月按照25天计算就是1650吨,按照当前煤炭销售价格430元/吨计算,可创造经济效益709500元。
以上合计814455元/月。
3、技术方面:16301上面长110m、下面长102m(铲装)、上面上部长100m,共计209节溜子,采场之间放炮互相不影响,可以平行作业。
每班定员如下:
岗位 人数(人)
跟班区长 3
班长 3
皮带司机 1
溜子司机 4
电工 2
泵工 1
攉煤工 45
炮班 12
合计 71
如上表所示每班定员71人,三班生产需要213人(不含工区管理6人)。工区现有人员175人不能满足采场产能需要。改为两班生产后,人员配置(含工区管理)需要168人,工区现有人员完全可以满足。
(二)优劣对比
1、两班生产的优势:
(1)取消夜班生产,一线职工作息时间回归正常,能提高工作效率、效益。
(2)一线职工有充分休息,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有利于家庭生活和谐。
(3)一线职工也需要充电,取消夜班以后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4)作息有规律,有利于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5)两班生产可以减少部分后路人员,充实到一线队伍中。
2、三班生产的劣势:
(1)黑白颠倒,生物钟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2)每天24小时三班倒,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超时、超强度,造成工作效率低,磨洋工的现象。
(3)作息不规律,对工人身体健康损伤大。
(4)不符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五、结论:
取消夜班由 “三八制”生产改为“二八制”生产,是保护矿工身心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的有力举措。通过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劳动组织、变革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的“三班倒、打连勤”作业模式,达到了减时不减量、减人不减产的目的。矿井安全系数、人均工效、职工幸福感均得到提升
本网通讯员 张 省 张洪坡 本站编辑 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