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灰分的精煤产品,变更频繁,且入洗原煤煤质时常波动,导致该选煤厂在产品洗选加工过程中,用作分选介质的磁铁矿粉用量长期偏高,且控制起来较为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精准施策、一次做对’的策略,加强介耗管控。”王大国介绍。
为加强介耗管控,该选煤厂不但每天安排由技术人员盯靠现场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并对磁选机、中煤筛、精煤筛等环节排出物料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掌握介耗变化。一周前,该选煤厂通过检测数据发现,两套选煤系统的精煤脱介筛,同时出现了带介偏多问题。
“虽然两台精煤筛得了同一种故障,但病因却不相同。一号精煤筛,带介偏多是因筛面料层厚导致,喷嘴冲水脱介达不到应有效果;而二号精煤筛则由于筛面物料流速快引起,使午脱介时间太短,影响脱介效果。”王大国说,经过分析,他们决定采取一“”病两“方”的策略进行对症施治。
目前,该选煤厂在重介选煤系统一期精煤脱介筛,将喷嘴由3排增至4排,增强冲水脱介效果;在二号精煤脱介筛则增加了一排有挡水堰的筛板,降低物料流速,由此介耗得以控制。该厂为维修人员、现场巡检人员配备了点检仪、测温仪、振动仪、测厚仪等检测工具,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记录。对全部设备实施“管家式”管理,选煤厂确保了高质量地维护设备,保证了精煤产品加工。
严格控制产品的灰分区间,可以确保精煤产率最大化。“以往我们对精煤产品的质量要求是不超过0.5%的灰分区间。生产灰分为9%的精煤产品,8.5%-9%之间就视为合格。通过对去年各项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灰分每低0.1%,精煤产出率则会下降0.1%。”王海明介绍。
为了提高产品精度,他们重新将产品灰分区间定在0.3%以内。同时,他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设定出精煤分选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认真校对在线测灰仪等质量监测设备,让选煤集控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产品质量变化,及时加以调控。今年以来,该厂的精煤产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以上。
精益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高效率、低投入。为了实现支出的减少,他们还将原有的洗煤开机顺序,调整为先开启小功率设备,临带料前再开启大功率设备的工艺顺序。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后,他们核定出每台设备的启动时间,从而将启车到带料生产的时间再次缩短了10分钟。“通过减少生产中的开停车次数及空载时间等控本措施,吨煤电耗、介质消耗分别下降了约1.5%,月节成本近5万元,确保了精煤产品的高效率、低成本。
本网通讯员 刘 贺 本站编辑 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