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危险逼近时

2023/9/5 20:19:53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危险,无处不在,它往往潜藏在身边的隐秘角落,而我们通常没有任何察觉。可是,有时在感到很安全时,殊不知现实中的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守边御敌,苦险相伴;战火洗礼,方显坚韧。

  1984年8月23日晨,团侦察分队同我们那岭连队正在执行边境巡逻任务。在连队正面那842米高的(842高地)山上,遭遇了一股入侵我境的越军,战斗激烈,敌方还有两个连队从5公里外赶来,前方指挥所命令我们炮兵排用炮火阻敌增援。一位弹药手听到“急速射”口令时,紧张得慌了手脚,差点同时将两发炮弹装填进炮膛,幸好被大个子排长发现,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炮尾,把炮弹抢了过来,避免了炮弹炸膛的灾难性后果。而我当时是瞄准手,担负准确发射之重任,必须紧挨着这120毫米大炮操弄瞄准装具,一旦炮弹炸膛,我便避无可避。
那次战斗,我方毙敌15名,缴获武器弹药一批。侦察队长江恒游、班长邝胜龙、熊安全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根据前方反馈的战后总结:“炮排打得准,达到了拦阻射击之目的,让我军安全撤回”。战后,大个子排长和我均荣立三等功。
世间万物,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人也如此,我在保卫边关和苦练杀敌本领中磨炼、成熟了自己,在战火中强大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一生受用。

  风雨未至,金蝉先觉;暗算无常,初心不改。

  昔日战场,明枪易躲,可回地方工作后,暗箭难防。在命运的颠沛中,要学会的重要本领,不是日渐纯熟的专业素质,而是接受不期而至的厄运那一份坦然和豁达。
  我任市社会救助局长期间,唐洞煤矿社管中心一位退休老工人陈某,高码一位养蜂专业户邵某,因明显不符合救助帮扶条件未通过民主评议和审批,这两人未达到个人目的后,皆用写诬告信的方式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状把我告到了省、市纪委。纪委经调查核实还我清白。
  原坪石乡的一位民政干部在低保数据录入时的一次误操作,惹上了“民告官”,把我和当时坪石乡乡长H两次推上了被告席。此君的电脑误操作非主观故意,乃业务不熟,工作不细所至,未造成实质性后果,因此,虽在被告席上,但我们精准答辩,有理有据,两审皆胜诉。
  2008年12月30日,参照城市低保标准代发生活费的原矿务局退休集体工,因每月15元食用油补贴的问题(因食用油价格已回落,相关部门不同意继续发放),组织200多人围住我,一起喊口号,现场气氛堪比文革期间开批斗会。因涉及市里决定,我也不能为了脱身就直接吐露实情,只能自当“炊事班长”(行军打仗时背黑锅的那个人),最后,一位市领导出面帮我解围。
  2012年,资兴市民政局因个别干部的违纪问题受到很大影响,当时就有人在议论:全市每年的社会救助资金流量这么大,那个老谢没事吗?于是,纪委、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对我进行了从外到内的“深入调查”,对全市的救助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几个月后,纪委领导在全市的大会上对我进行了公开表扬,高度认可我分管救助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2006年7月,“7.15”特大洪灾发生在周五晚间,司机清晨4:00驱车送我和本局老J,赶赴已成“孤岛”的波水乡核灾。当车行至坪石乡石盈村(现富盈村)时,因山体崩塌,公路被堵,通讯中断,我们要求司机和车辆即刻返回,我和老J当天步行40多公里到达波水。第二天,我们只能绕道从永兴赶回市指挥部报灾。事后回家时,13岁的女儿一看到我,突然跑过来抱住我就大哭起来。我感到奇怪,“这贴心小棉袄,不是才一天不见?怎么啦?”妻子告诉我:你女儿昨天问你们单位司机,“叔叔你回来了,我爸爸没回来?”司机和我女儿开玩笑:“你爸爸被洪水冲走了。”加上你的手机一直打不通,你想想看,我们娘俩昨晚是怎么过的?我不禁哑然,眼睛一下酸涩起来。
  2017年5月6日,周六下午5:38分,一个自称是阳安路派出所“干警”突然打电话给我,问:“北京召开…高峰论坛会,这段时间你和你那些参过战的战友不得出去吧?”
  我感觉十分的莫名其妙,我一个长期分管社会救助业务直接服务和配合全市维稳工作的人,自己倒突然成了“重点稳控对象”,于是,后来明里暗里有视线在“关注”我,手机也被实时监控。之后我才得知,这是因为外地一位战友在赴京上访登记时“盗用”了我的名字,驻京办把我的名字列入了重点关注对象的范围。还是多亏我们省民政厅优抚处的领导,在核实情况后帮我还原了真相。
  民政服务对象多是一些特殊困难群体,也包括一些刑满释放的、吸毒的、患精神病、艾滋病、麻风病的人员。他们有的性格偏执,情绪容易激动,经常是死缠硬泡,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人经常在办公室吵闹不走,有的甚至会以各种极端手段相威胁。我就曾碰到过用蛇皮袋子装毒蛇的麻风病人到我办公室要求救助的,说不给钱就把毒蛇放到办公室。还有的人戾气满满,对社会充满怨恨,充斥负面思想,经常来民政部门倾倒情绪垃圾。
  你我皆食人间烟火,“负能量”接触多了,自然会感到巨大的压抑和郁闷无处抒发。我曾多少次想申请调离或换个岗位,但每当走进困难群众家庭时,从这些孤独无助的人对我们充满期盼的眼神里,我虽心情沉重但又深深感到肩头那份沉甸甸责任。因此,我不回避、不推诿这些“危险”的人和事,不去与蛮横无理的对象争执,以无尽的耐心+智慧对待他们。

  巧借东风,成就好运;胸有成竹,苦难自渡。

  2016年初,我们开始谋划全市敬老院建设工作,通过争取省、市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成功借助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政策之力,撬动了三都、兴宁、州门司3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540个养老床位。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后,作为资兴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特色亮点项目,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省市脱贫攻坚检查考核组的充分肯定。
  我本以为这是为自己家乡的养老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实事,浑然不觉危险已悄悄逼近。特困供养对象因自由散漫惯了,不愿意受敬老院的统一管束,在关键时刻根本“不讲政治”,导致达到100%的入住率这一自定“指标”无法按时完成。于是,Z领导指示纪委对时任民政局长和我启动调查处分程序,因为我们俩是谋划敬老院项目建设的“主谋”。
  当纪委到民政局“调研”敬老院项目建设和入住率时,出于几十年的经验和敏感,感觉“来者不善”。我立即做足了功课,汇报时实事求是,诚恳向“调研组”说明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的现实困难和原因。同时郑重说明,这一项目是市里的“交钥匙”工程,由城投建好验收后交敬老院使用,市民政局并无“工程腐败”的机会和条件。
  纪委调查组在听完我们的汇报后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样啊,本来我们是按领导要求来调查你们的,好,你们放心,我会实事求是向领导汇报的”,之后,此事转危为安。
  遭遇险境,要么等死,要么拼力自救,或许化危机为转机。
  2006年“7.15”特大洪灾时,市畜牧局L主任对全市公布的因灾死亡人数存疑,不经意间通过国家级媒体反映到了国家高层。我们正在举全市之力救灾,共谋打赢这一仗时,突然迎来了国务院调查组的9名“钦差大臣”,专程来调查因灾死亡情况。因涉及的灾情数据是我和时任救灾股长盘子据实统计上报救灾指挥部后,由指挥部汇总并对外发布信息的。当时,市救灾指挥部的W担心自己乌纱帽不保,拍着桌子,指着盘子说:“你就是一个股长,还能到国务院去当官吗?你们先把此事扛下来!”
   但,此事可大,岂是我们能扛的?我们能应付得了吗?
  “钦差大臣”在资兴调查了一个星期后,对资兴的受灾情况和救灾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救灾指挥部连夜召集紧急会议,听取我的汇报后,Y领导当即指示,要我连夜代市委市政府写个材料说明,讲清我们的实情和困难,第二天一早呈市主要领导把关后交国务院调查组。
奇迹多会在厄运中伴随出现。这个材料后来由“钦差大臣”带到了首都,或许进入了国务院领导人视野,或许还是产生了“自救”的效果。

  危险如刀,正反迥异;掌柄无虑,握刃伤己。

  2007年5月26日,我突然接到通知:东路社区原氮肥厂有人因低保问题举报到一家省级媒体,现在来了3名记者,正在原氮肥厂小区采访取证(准备作负面报道),要我马上赶去现场。
  当时,我刚从长沙做腰椎间盘手术回家休养,身体还未恢复,连走路都很吃力。但这紧要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立即组织力量,抓住时机抓紧对原氮肥厂低保的专项治理,并“对接”好了3名记者。同时,与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商讨,马上形成材料,通过郴州市委宣传部向省委宣传部汇报,获得了省委宣传部和省级媒体的理解支持,成功平息事态,未对资兴市造成负面影响。
顺境闲逸,往往会让我们精力分散而无所作为,从而感觉不到自己力量的存在。逆境危险,警醒我们要从容面对,有效运用自己的力量,在苦难中保持坚韧,在不利危险里百折不挠。

  本网记者 谢宝刚 责编 陈茂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