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耄耋老人的军人本色 ——记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88岁退伍军人王维金

2020/7/17 10:51:18 人评论 分类:人物专访

                           一位耄耋老人的军人本色    ——记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88岁退伍军人王维金 


    在这个2020年的春天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听到了太多感人的故事,见到了太多感人的画面,为了遏止肺炎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用身躯筑起了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在这场“战疫”的逆行者中有一位特殊的抗疫人——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88岁高龄退伍军人王维金。 
“革命军人的作风没有变” 
   王维金的一生都与治病救人这个神圣的职责紧紧的相连着,他在国家的硝烟战火中长大,1948年只有15岁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五十八军一七三师野战医院经过刻苦钻研成了一名军医,练就了一手为人劫病去痛的好医术。在从军的这些年中他执着于在一线看病手术、抢救病人,每天坚持不忘学习,精进自己的医治水平,每一次的伤口缝合都是对他当年岁月的记录。“我是一名医生,必须尽最大能力治愈送来的每一个战士!”他对自己的要求格外严格。“1948年我15岁,刚和枪一样高就当了兵当兵,1958年入党,胸口终于别上了党徽……”88岁的王维金总是能不假思索的说出这两个日期,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骄傲的时刻。那些曾离我们很遥远、甚至无法想象的炮火战争,在他娓娓道来的动情叙述中,像亲临其境一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深深地刻印进脑海中。 
   1969年王维金怀着一颗奉献祖国建设的希望之心,转业到观音堂煤矿工作,1984年石壕煤矿投产,他被任命为该矿职工医院院长。尽管当了院长,但他每天依然和普通医生一样按时出诊,为患病的职工家属解除病痛。军人出身的他继承了军队里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员会议上,他曾这样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工作中坚决不能出现因为个人疏忽而造成的误诊、错治,我们是治病救人的!”王维金每次出诊看病总是问得细、说话慢,遇到老人和孩子,看完病后他总是把每个注意事项重复一遍,他常说:“我诊治过的患者有部队首长,也有农村庄稼汉,但是医生看的是病,不是身份,患者不分远近亲疏。” 
  “白衣天使的情怀没有变” 
   2020年的春节前夕,电视、网络、报纸上关于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看着石壕煤矿抗疫卡点一个个完成,王维金在家里坐不住了,他来到矿居委会自告奋勇加入抗疫战线。整个春节本应该是在家中儿孙绕膝的欢愉,他却奔波在入户排查、卡点巡防的路上。 
   冬日的石壕晴天凛冽清冷、雪天一夜银装。王维金的脚步走过了每一条街道,敲响过每一户家门,叮咛过每一个人。在设卡伊始,部分职工家属对疫情认识不够,对体温检测、戴口罩、禁止车辆出入等举措有抵触心理,常常会出现言语过激情况,有因为办理车辆出入证手续不够而怒砸手机的年轻小伙、有因为不乐意出门必须戴口罩而和巡防员大吵大闹的家属、还有因为翻越小区围墙被抓恼羞成怒寻死觅活的70岁退休职工,但这个时候王维金总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语重心长劝解他们,最终接受规劝。
    八旬老人王维金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2020年3月12日,陕州区电视台记者还专门来到石壕煤矿进行采访。当时王维金正在登记已经办理车辆出门证、外出务工证明和居民通行证,看着老人头发花白却目光炯炯认真敬业的模样,来访记者也颇有动容。面对着摄像机,王维金说:“我参加工作前是一名军人,哪里有战场我就要去哪里,参加工作后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现在虽然我退休了年龄大了,但是这些事情还是必须要去继续做的!” 
记者随他来到家中采写镜头,屋内的陈设摆放整齐,最显眼的是他的床头柜还放着报纸和书籍。他从一个透着岁月痕迹的铁皮盒中小心翼翼的拿出当时参军、工作时的纪念章和照片,他轻轻的抚摸着一个个纪念章,给记者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也在回忆着他的一生。 
    王维金迎着疫情毅然逆行的样子,成为了坚守在社区防疫工作一线的最美身影,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入党誓言,也书写了一个老军医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本网特约记者  戴芳    编辑   陈茂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