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泸定桥
这次旅行的第一站是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上面铺着木板作桥面。4根分两侧作扶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84年后的今天,我站在大渡河畔泸定桥边,湍急的大渡河水奔流而下,波浪翻滚,走在晃动的桥面上让人胆战心惊。当年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取得了长征途中至关重要的胜利。那些革命先驱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无比敬佩,他们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走在泸定桥上,更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穿越二郎山隧道
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素有“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二郎山隧道位于二郎山山腰,全长8660米,1996年7月开工,历时5年,2001年12月竣工。开工时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开通后,天堑变通途。人们不用再担心翻山越岭有危险了,5分钟就能穿越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50多年过去了,川藏路不断改建修缮,从砂石路改建为柏油路,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百上千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也许现在的我们无法深刻地理解这条隧道所带来的便利,但曾经参加过修筑川藏路的人们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段岁月。据统计,当年筑路部队在修建川藏公路险峻路段时,有4000多位军人为它献出了生命。今天的我们在感受一路风光和隧道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更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修筑川藏线的无数英雄为此付出的牺牲,永远铭记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付出的奉献。
鲁朗小镇藏汉情深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由广东省援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我们在小镇扎西岗村住宿一晚,小村里的藏民新居是在国家扶贫资金的帮助下盖起来的。每户民居各具特色,带着浓郁的藏族风情。藏民扎西家的民宿干净整洁,圣洁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舒适的住宿环境让旅途中疲惫的游人有种回家的惬意和满足。在与藏民老阿妈的聊天中了解到,国家的援藏项目建设、精准扶贫政策给藏族同胞带来了福祉,藏民的生活越来越稳定富裕。建国7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魏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整个藏区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美丽的鲁朗小镇让我们有了“东方瑞士”的感触。
可可西里偶遇藏羚羊
7月,广窦的可可西里,草地泛绿,生机勃勃。大家都盼着有看见藏羚羊的的好运气。说话间,车过了昆合山口,进入一望无际的可可西里。突然间幸运降临,四只藏羚羊在草地上低头悠闲地觅食。我们一行赶紧拿出相机给藏羚羊拍照,发现异常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时不时抬头看看我们。以前藏羚羊老远见到车和人就跑,现在却不怕了,跟人的安全距离更近了,国家的一系列濒危物种保护政策让藏羚羊渐渐有了安全感。虽然这段时间藏羚羊基本都到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产仔,一路走过,偶尔有三五成群的藏羚羊闯入我们的视野,给我们带来欣喜快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让中国人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生活。
(五)冻土层上的青藏公路
走在漫长的青藏公路上,除了藏羚羊带给我们惊喜外,路基边上一排紧密分布的铁杆子让我很是好奇。起初我以为是太阳能路灯,可又看不到灯头和灯管。打开百度让我豁然开朗:那些插在路基上的铁棒叫无芯重力式热管、热虹吸管,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上传热,保证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处于良好的冻结状态,从而让路面不至于塌陷、下沉、翻浆,形成搓板路。
青藏线是中国无数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心血的凝聚,那一个个矗立的杆子是青藏线生命的支撑,也是中国科研工作者专门为在冻土上修路而设计的 是世界专利,独一无二。开车经过的我们内心默念着那些可爱的建设者,更应该为中国人的科技创新精神而自豪和骄傲!
这趟十六日的西藏之行让我终身难忘。一望无际的草原、巍峨险峻的雪山、奔腾狂泄的江水、浩瀚无垠的湖泊、姹紫嫣红的花海将永久留在记忆的海洋。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更让世界各国瞩目。
本网特约记者 朱改香 编辑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