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能化综采设备“较劲”的人

2019/1/18 11:20:06 人评论 分类:人物专访

      

       淮北矿业集团第十四届职工技术比武综采机电维修工第一名、杨柳煤业综采一区副队长陈勇“主刀”攻克智能化综采设备难题的事迹,一直以来在杨柳煤业传为美谈。
1988年,陈勇从淮北煤炭技工学校综采专业毕业,始终不渝追求卓越技术淋漓体现了他的“工匠精神”。
       2018年3月,淮北矿业集团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在杨柳煤业1075综采工作面投入兴建。作为综采设备的机电副队长,陈勇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手中的责任更大。在采煤机、运输机、支架“三机”安装调式阶段,陈勇每天在井下工作面、地面安装车间和厂家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围绕电液控系统、可视化系统、智能化系统,指挥安装、反复调试、发现问题、采集信息、研读说明、查看图纸、寻求对策,结合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在地面安装调式阶段,自动化系统采煤机动作指令信息不连贯,数据传输到集控中心也是断断续续,无法编程。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陈勇耐心地围着设备一圈一圈地转,一遍一遍地看,一点一点地找,一笔一笔地记,不断地筛选信息、修改数据,让信息、数据和指令相互匹配、连贯、互动,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系统的升降、推拉、移架、割煤。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陈勇做好机电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2018年5月份,在智能化设备井下安装调式阶段,集控中心6个显示屏反复出现黑屏,无法发布指令。陈勇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主动带领成员开展“解剖式”问题排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症结”。由于供电线路长、压降大、环境潮湿,电压不稳定所致。于是,从1075切抽巷配电点到集控中心,重新敷设了一根500多米长的专用电缆。同时,根据煤层厚度变化,优化跟机移架,对一级护帮传感器和前探梁传感器进行参数采集、整合、优化,让移架操作更简单、保护更灵敏,效率提高了2倍。
       2018年9月份的一天夜里,时针指向凌晨3点整,正在宿舍休息的陈勇手机突响,是单位值班电话:“煤机出现故障,无法实现牵引,迫于停产。”陈勇迅速赶到单位,更衣入井,来到工作面,打开煤机保护盖,发现变频器失灵,根据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改变了变频器接线方法,问题得以解决。自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以来,经陈勇指导、参与或单独处理的大小问题达20多种、200多个,为智能化开采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网特约记者 祝大明    编辑    陈茂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